“海鲜烩饼的咸腥气混杂着芝麻香,
在泊里大集蒸腾成灰蒙蒙的雾帐。
忽见个戴帽子墨镜者
杵在豆腐磨子旁,
墨镜反光里黄豆生瞳仁,
卖羊杂的老孙头眯起眼瞅了半晌,
猛地一拍油渍麻花的围裙:
‘这不是高密东北乡
那个拿笔杆子犁地的莫老汉么?
怎的揣着洋墨水儿倒来赶咱这牲口市?’
话音未落,
那顶破了檐的帽子底下
溢出几声闷雷似的笑。”
莫言
来青岛西海岸新区赶集了!
前不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到泊里大集“打卡”,
用镜头记录下了他的“逛集vlog”。
镜头里,
这位文学大师忍不住感叹:
“这集的规模很大
在山东半岛很有名气
到了集上一看,
规模大到超出了我的想象!”
👇
视频里,
他穿梭在集市中,
感受着最地道的西海岸风情。
并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着
大集的热闹场景。
莫言感慨:
好的小说应该像一个热闹的集市,
色香味俱全。
有形形色色的人,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
来来往往熙熙攘攘,
从事各种职业,
有的喊、有的叫、有的笑
也有各种各样的气味。
莫言回故乡赶大集的视频
在网上发布后,
网友只有一个感受:
同样是流水账,
怎么他说的像散文一样?




莫言逛的就是咱们
著名的泊里大集!
一个登上过央视的百年大集,
一个紧跟时代
掌握当今流量密码的“网红大集”。


泊里大集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民俗大集,它与泊里镇同时起源,多年来担负着这一地区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交易和农产品买卖的职能,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沟通城乡联系的桥梁,也是乡亲四邻交流与聚会的重要场所。
泊里大集占地160多亩,设功能分区32个、交易摊位1600个,如今已成为青岛地区最古老的、规模最大的集市,每逢农历四、九开集。
2012年3月,泊里大集入选青岛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获评全市网红打卡地。馇锅子、海鲜烩饼等网红美食吸引食客慕名而来,荣登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等知名节目。
来赶泊里大集
买东西不是最重要的,
吃
才是首要任务!

泊里烧鸡、泊里烧肉、沐官岛虾酱、
各类干果瓜子、
小孩喜欢的糖果、糖葫芦
……
应有尽有,
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因为靠海,
各种应季的海鲜水产
是泊里大集上的主角,
西施舌、大竹蛏等
鲜活海鲜价格实惠,
吸引着十里八村的人们
特意赶到大集来购买。


海鲜烩饼是集市上
不能错过的美味,
需要自己先去买自己想吃的
海鲜、肉类、蔬菜,
再带来加工,料多味足。



在某海鲜烩饼摊位前
“你们怎么过来的?都是哪里人?”
“我坐地铁”
“我坐高铁”
“我坐飞机”
“我市南的”
“我诸城的”
“我广州的”
“我外国的”

在泊里大集上,
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人
正享受着同一锅美味。

离烩饼不远的馇锅子
是西海岸版的羊肉烩饼、羊肉汤,
大锅山羊肉、羊肠、羊肚、羊肝等
热气腾腾,
花不了多少钱,
就能盛上满满一碗,
汤管够、饼不限,
保你吃到美。


大集上还有不能错过的
网红美食——炉包,
热气腾腾带着焦黄“嘎渣”,
一口下去真是鲜掉眉毛。


最后介绍一下
泊里大集上的宝贝——泊里红席。

这种席是用高粱秸劈成篾子,有红白两种颜色,故称红席,泊里红席席篾细密、工艺精巧、图案新颖、面光边齐、美观结实。有的席面上编织着细小的枣花,席边镶嵌着成串的牡丹;有的编织着吉祥如意的图案,祝愿人们大吉大利;有的编织成栩栩如生的“龙吟凤舞”画面;还有的编织着“福寿双全”文字,展示着编席人的精湛手艺。泊里红席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是铺火炕的佳品。


2008年,泊里红席编织技艺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网友回忆:
“过去,
村里几乎家家都编红席
带到泊里大集去卖,
特别是到年集,
卖席的摊位
一眼望不到头,
靠着在大集上卖红席,
乡亲们,
过了一个又一个年关。
现在生活好了,什么也不缺了,
还是喜欢来大集上转转,
因为这里有最原始的生命力。”

热气腾腾的小吃、
地道实在的土产、
热情爽朗的商贩,
还有那份独属于北方集市的畅快劲儿。
快跟上莫言的脚步,
来泊里大集转转,
保准让你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 地 址
来源|莫言微信公众号、半岛都市报、青岛昕月文化
打开“西海岸传媒”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