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碧卤鸡爪、微波炉炼猪油、给玩偶讲课提升背书效率、凌晨投简历拓宽求职“野路子”……近段时间以来,以“邪修”为关键字眼的梗爆火互联网,涵盖美食圈、健身圈、学习圈、音乐圈等多个领域。

从厨房到健身房,从自习室到梳妆台,“邪修”正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万能速成法”,在某短视频平台,关于“邪修做饭”话题的视频,播放量达4亿。这“邪修”究竟有何“魔力”?
一
所谓“邪修”,起初源自玄幻修仙类型小说,本指修炼邪道功法或用不正当手段修行之人。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邪修”是指用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方法达成目标,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简单化。
“邪修”之所以有市场,源于年轻人对“提升”的迫切需求。刚入职场的新人,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强度的工作,想通过情商速成课快速适应;考研考公的学生,在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前,寄望“押题秘籍”少走弯路;初入社会的创业者,在资金、资源的双重压力下,渴望“零成本模式”打开局面。这些看似“走捷径”的选择,背后是年轻人对“成长加速度”的追求。他们不是不想努力,而是怕努力不得法,怕在漫长等待中错失机会。
社交媒体上,“95后CEO”“00后月入十万”的故事被反复传播,同龄人焦虑像潮水般裹挟着年轻人。当“30岁要立”的传统标尺遇上“出名要趁早”的现代叙事,稳定与成功的定义被不断刷新,年轻人难免陷入时间不够用的恐慌。“邪修”这种看似荒诞的操作背后,其实是年轻人释放焦虑、对抗内卷的别样表达。“邪修”通过提供一种“非传统但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转化为可操控的“生活实验”,帮助其在现实生活中以自我调侃的方式完成情绪代偿。

值得关注的是,“邪修”背后是年轻人对低效努力的反抗。有的人曾每天背50个单词却总记不住,于是转向词根词缀记忆法;有的人按部就班工作却总被边缘化,转而学习职场沟通技巧。这些选择不是否定努力本身,而是拒绝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年轻人比谁都清楚,“瞎忙”换不来成长,他们期盼找到更精准的路径、更高效的方法,这种对“巧劲”的追求,本身就带着积极向上的底色。
二
“邪修”用看似荒诞的创意打破“只有一种正确答案”的固化思维:减脂不必苦熬、学习不必死磕、做饭不必复杂……生活中遇到的每一道题,并非只有标准解法。透过“邪修”我们看到的不是躺平或摆烂,而是当代年轻人以豁达和自洽的心态,去积极应对生活中的不同问题和挑战。
“邪修”不等同于投机取巧,许多所谓的“速成方法论”,其实是对经验提炼的渴望。职场新人学汇报技巧,本质是想搞懂如何让努力被看见;学生背答题模板,是想弄明白考试评分的逻辑;创业者研究“流量密码”,是想摸清市场需求的规律。这些探索或许稚嫩,或许片面,但无一不是年轻人主动解构规则、寻找方法的尝试。
现实中,有时缺乏清晰的指引。职场中布置了工作任务却没说“如何做出价值”;社会上强调了“要成功”却没讲“该往哪个方向走”。当按部就班未必能水到渠成,埋头苦干可能南辕北辙,年轻人自然会将目光投向各种“非主流”方法。就像在没有地图的森林里,有人走大路,有人探小径,后者未必正确,却是主动寻找出路的姿态。

图源|人民论坛网
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在“试错”中逐渐成熟。比如,不少人试过“7天减肥法”后,发现还是管住嘴迈开腿最有效;学过成功学后,终于懂得踏实做事才是根本。这些“邪修”的经历,反而成了“正统”的铺垫。
三
“邪修”蕴含着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理性思考与价值诉求,虽然“邪修”的风靡会带来些许隐忧,但我们也不必纠结“邪修”是否是对“正统”的对立,与其批判指责,不如多些理解多加引导。
社会可以多些“成长脚手架”。比如,学校可以增加方法论课程,教学生“如何学习”比“学什么”更关键;前辈们多分享“踩过的坑”,让后来者少走弯路。有了明确的路标,年轻人自然不必依赖“旁门左道”。
社交平台应多传播真实的成长叙事,少些“一夜暴富”的神话,多些十年磨一剑的故事;少些“完美人生”的展示,多些试错与调整的真实。当年轻人看到“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也能成功,看到不完美也能被接纳,“速成焦虑”也会随之缓解。好比种庄稼,了解春种秋收的规律,便不必揠苗助长。
年轻人自身也在完成“祛魅”。随着经历增多,年轻人会逐渐明白,真正的成长没有“快捷键”,但可以有“优化键”。背单词还是要重复,但用App打卡比死记硬背更高效;工作还是要踏实,但懂汇报比闷头干更易被认可;创业还是要积累,但借“互联网东风”比单打独斗更省力。承认积累的必要,也追求方法的优化的态度,才是对“成长”最清醒的认知。

说到底,年轻人热衷“邪修”,不过是想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他们或许方法不对,或许有些急躁,但那份“想变好”的渴望,那份“不服输”的劲头,永远值得珍视。
给年轻人多些时间,多些引导,他们终将明白成长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修行。没有谁能一步登天,但每一步踏实的脚印,都在靠近远方。曾经走过的“弯路”,最终会变成“通途”上的路标,指引其更坚定地前行。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打开“西海岸传媒”看评论